佛法與社會企業:以佛法談企業的本質與實踐


佛商,

是繼儒商和道商之後,

所出現的新詞彙。

指以佛學理念為軸心,

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企業家。

 

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

是自利利他以及弘法利生。

而現在的企業不僅重視獲利能力,

也強調社會關懷。

自利即以透過商業模式獲利,

而利他即是對社會的關懷之心。

 

《佛法與社會企業》
主講佛商的內在涵養,

與外在作為,

以「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說明何謂社會企業,

以及完全社會企業。


$300

 

分級會員購物優惠  請先登入會員 

※ 會員專有的折扣優惠均有期限,詳細請依商店規則 ※
全館滿額折扣
  • 滿 $590 免運費


作者簡介

釋法藏


  生於台灣北投。成大物理系畢,一九八七年披剃於台中護國清涼寺上慧下顗長老座下。學佛、出家以來廣參教內長老、尊宿,曾住山靜修數年、擔任淨土專宗佛學院、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教務主任、佛教傳布協會會長及戒場三師等職。分別於上了下一、上顯下明長老座下,接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卷。

  法師以僧教育為職志,以「教學天台、行尊律儀、住依僧團、修歸淨土」為宗旨。平日除撰述論文、學院講學與出席國際佛學會議外,亦常受邀至國內外道場與大專院校講演佛法。創辦僧伽林善緣慈善會,及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推動社會慈善事業。創立僧伽林文化出版公司及法妙印經會,推廣精緻經典文化。一九九八年開始關心宗教自由人權及宗教立法問題,二零一七年創立台灣宗教聯合會,投入《宗教基本法》草擬與立法工作的推動至今。現住錫於台南楠西萬佛寺。

  著作
  《 法華三昧輔行集註 》
  《 天台宗入門 ( 講義 ) 》
  《 僧伽教育 》
  《 得戒教育 》
  《 大愛道比丘尼經講記 》
  《 彌陀要解五重玄義講記 》
  《 淨土深義 》
  《 佛七精要 》
  《 信願念佛 》
  《 水月鈔 》 ( 漢傳佛教中興之思考 )
  《 法藏比丘的非思不可 》
  《 普賢十大願講記 》
  《 佛法與社會企業 》
  《 從宗教人權覺醒談優質政教關係之建立 》


 

《佛法與社會企業》目錄
推薦序
《佛法與社會企業》之於企業家深有期待 李永然 014
但開風氣不為師 邱文通 020
運用價值觀喚起企業生命力 凌??寶 032
悲智雙運菩薩行 薛富井 050
(依姓氏筆畫排序)

自序 生命價值的實踐 056
第一章 企業家該怎麼樣來引領世界? 066
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出發,建立世界性的和諧共榮 066
提供具體可操作的佛法理念與方向 068
超越利益展現生命價值,事業變志業 069

第二章 正確動機是良善企業的本質 076
一切運為,皆是內在的反應 076
趨向目標,以知因果為基礎 081

第三章 企業經營與生命的意義 088
生命是無法切割的整體 089
生命追求的幾種層次 100
企業的意義與價值 156

第四章 企業經營與企業家 194
企業家的生命價值之投影 194
應建立良善的人生價值觀 200
認清生命本質與存在意義 212

第五章 企業成功與否的真正標準 230
企業在人類社會所表現的美麗與哀愁 231
當前資本市場經濟體面臨的實際危機 238
企業成功的標準 282

第六章 優質企業文化的建立 298
三位一體的社會企業體 298
案例: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 315
附錄 善緣慈善會的精神與實施要點介紹340

 

企業家該怎麼樣來引領世界?

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要從人的基本內涵說起,再擴及事業。我們做為地球上的一份子,透過自己所在的地方向外望去,看到的,不只是我是某個地方的人,而是要看到整個世界。

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出發,建立世界性的和諧共榮

提到企業社會責任,第一層想到的是有責任的企業家, 但除了責任之外,還有什麼可以作為我們人生更遠大、更深刻、更廣博的基礎呢?那就是信仰。

要怎麼選擇信仰?錯誤的信仰,給你錯誤的力量,也給你錯誤的方向,更糟糕的是,還給你錯誤的熱情。因此, 在談事業之前,先來看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生很多大事件,常常是由於錯誤的信仰所導致的。這就引出了一個大問題,信仰該怎麼選擇?用什麼標準來選擇? 答案是:我們內在最根本的覺性──放諸四海皆準的覺性。

綜觀人類的發展史,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世界共處,才能夠創造最大的和諧?企業家──社會上具有真正實踐力與經濟力的這群人,最適合來思考這個問題。

以現在的中國大陸為例,迎來的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最大經濟體。就企業而言,叫作市場,即擁有無限的機會與希望,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則擁有無限的責任和願景。因為在這麼大的經濟體,如果掌握了放諸四海皆準的「根本的覺性」,那麼中國的崛起,將會是世界最大的幸運。

再從歷史、信仰、人生往外看,探討企業家該怎麼樣來引領世界?我的想法是:以佛法為基底、以創新的文化底蘊為因緣、以創造和諧的未來為願景。

提供具體可操作的佛法理念與方向

這本書希望帶給企業家具有生命深度且具體可操作的佛法饒益,而不只是天馬行空的概念。因為佛法中的智慧, 亙古彌新、歷久不衰,是適合當今人類心靈的一門「覺悟之法」。

 

  • SBN:9789860666946
  • 叢書系列:生活佛法
  • 規格:平裝 / 358頁 / 14.8 x 21 x 1.7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出版社: 僧伽林文化事業出版社